球場小字典


@劉兆生 - 2019/05/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高爾夫球乃西方極普及活動,術語很多,日積月累,一些流入了生活中,成為日常用語。編寫這小冊子,目的有三:

一是讓初學球的朋友,明白打球時往往聽到一些術語何所指,俾能儘快套用高爾夫語言,增強自信;

二是讓一些未學打球的朋友,在一些社交或商務應酬中,有人故意在交談間借用高球術語作暗喻,也能意會,得以增進溝通和展開話題;

最後,這冊子中的內容,一定適合那些就算球技不濟,但「唔打得都要講得」之人引用啊(一笑)

P.S. 高爾夫球術語是活的,所以這小字典永遠是處work-in-process狀態。

Your Honor

在發球台下恭請同組的球伴先上發球,我們禮貌的說法是「Your Honor」。和老闆或客户打球,當然是先讓他們發球。他們又會回敬說﹕「No! No! Your Honor! 」就像廣東話「你先啦你先啦」的你推我讓*一番。

就有如日常我們替老闆開門或一同進電梯時,往往恭恭敬敬補上一句:「After you, Sir!」。如明知老闆是愛打高爾夫球之人,改對他說:「Your Honor, Sir!」,或許他對你另眼相看哩!

(*註: 正確的發球次序是依據上個洞誰成績最好便誰先開球。第一個洞通常則以抽簽方法決定先後次序。)

Reading Line

你徹夜不眠完成了客户報告,電郵給上司。可是這熱愛打高爾夫的洋上司給你回郵中只得一句:「I can’t read your lines!」

Reading Line (看線或看球線) ,是指高爾夫球停在果嶺上後,我們從四方八面觀察地勢起伏,構思找出一條理想的無形入球目標線,希望能按球線把球準確地推進洞裡。

這裡洋上司借用了「球線」來比喻在你的報告「字裡行間」中,找不出你有什麼方法或手段達到目標,甚至暗示他根本不知你寫什麼。這個報告恐怕要重做了!

Score Card

高球的記分卡叫Score Card。卡上列印好18洞每洞的標準桿、難度、不同發球區的距離,有些還附有各洞彩色的地勢圖。這卡是每個球場都要供應給球員作參考用的。最重要的當然是讓球員把每洞自已打出的的桿數填下空格內,加起來便是自己這輪18洞的成績。正式比賽時,完成後定要親自和找記分人互相簽名後交給賽事委員會才算有效。

(註: 記分卡一經簽名一律不得更改。)

外國公司很早已把Score Card這詞彙借用到營業員的銷售成績表上。洋老板走來問你:「How’s your score card this month?」不要目定口呆啊!信心爆棚的營業員可以幽默地答老闆:「All pars, two more holes to go!(全部meet到quota,仲差兩個洞先至打完)」做到數的sales係串啲㗎啦!

Gimme

Gimme是「Give it to me」的快口溜,即是廣東話「畀我啦」。比賽時無論球離洞口多近,球例上寫得很清楚,一定要把整個球「沉」進洞裡(sink the ball),即是球沒有一部份高出洞面才算入球 (holed*)。

但一般球友為省時間,球停在離洞口很「近」**時,我們都當他一定會推入,「畀佢啦」,但仍然要算多一桿。所以日常一些「你知我實做到,唔駛我做畀你睇啦啩」的事情,都可稱為Gimme。

太子仔食晏時同同事埋怨老闆:「我老豆成日都要考我,三朝唔埋就畀啲gimme嘢我做。」

(*註: 這規例只用於比桿賽事〔Stroke Play〕中。至於比洞賽事〔Match Play〕中,在有些無礙更改成績的情況下,你的對手可以不用你把球推進洞裏,用口說容許〔co任何ncede〕你的球holed 。)

**註: 何謂「近」?我們一般以推桿握手的長度「one grip’s length」作標準。注意:任何正式比賽是沒有gimme的。)

滿場飛鳥

高爾夫球每洞的成績(即桿數,=打了多少桿?)喜用鳥名命名。比標準桿低一桿叫小鳥(birdie) 或博蒂(台灣音譯);低兩桿叫老鷹(eagle);低三桿叫信天翁(albatross)或雙老鷹(double eagle);低四桿叫火烈鳥或紅鶴(flamingo)。

Raincheck

在外國公眾球場打球,通常在接待處當眼處會掛著一塊告示牌:No Raincheck。意思是打球途中,因天雨不能打下去,球會是不會退款,或送給你一張下次免費打球的check。

用到日常生活上,有時我們拒絕人家盛意拳拳的邀請時會說:「Thanks for the invitation, I’ll take a raincheck on it (你的邀請我心領了,感謝盛意,改日一定踐約)」就是這意思。

OB

OB是Out of Bound (出界) 的簡寫。有些球道上左邊或右邊插著一條條白色的短木樁,木樁和木樁之間連成一條無形線,叫OB線。如球飛出OB線外我們叫OB球。

球例規定打了OB球需在原地重打一個新球,兼罰加一桿。OB是高球上的大忌。有些球道兩邊都有OB線,球員要格外小心。

韓國有一個著名啤酒牌子叫OB。就算不是在球場上,我們和喜愛高球的韓國生意人應酬,他們不主動叫OB啤酒,我們不敢擅作主張,怕他們迷信!

Play-thru

Play-thru在球場上可解作前面那一組打得太慢,我們「爬」他們「頭」(但一定要徵詢前組球員同意,亦有些球場嚴禁play-thru)。

Play-thru另一個解法,是打完了九個洞後不休息繼續再打下九個洞。通常日式球會慣例是要求球員先回到球會餐廳進食,不設Play-thru,進食時已安排給你一個下九洞的tee-time,不能慢吃哦!以確保開球秩序井然。

早上開業務會議,已到中午時刻,各人肚子餓得轆轆作響,怎料總經理說:「我們play-thru才吃飯!」小職員當然不敢異議,今時今日,還有會開已屬幸運!

Signature Hole

每個球場,設計師都會精心設計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球洞,展示其與別不同,只此一家,令人難忘的。這洞稱為signature hole。

意謂像自己的簽名一樣,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你要嘗試打這樣的洞,非親自到那球場不可。

signature holes有的是Par 3, Par 4, Par 5,有人想到從分佈五大洲不同風格的著名球場中,分別挑選四個Par 3, 四個Par 5和十個Par 4 signature holes,稱之為Best Holes in Golf - The Ultimate 18! 這18洞可能要打很多年才打完,如果今生有機會的話。

最近一些豪宅,借了這詞用在銷售樓盤上,甚麼8號示範屋是這個豪宅樓盤的signature home,一早巳被搶購云云。現今世上太多signature,有時連自己的signature也瞎了眼,一切當是雪泥鴻爪算了!

Tee Box

Tee box是發球台的意思(台灣音譯「梯台」),Tee,是指插在地上托起白球的小木條,方便發球時把球打起。

但為什麼叫box呢?原來以前未發明這小木條(tee)之前,發球台旁真的有個好像鞋盒的盒子 (box),內裡放了一些沙。球員便拿這些沙,堆起一個小沙丘來托起白球,跟現在的tee作用一樣。

高球「開波」,正式便叫tee-off了!注意:這和T-Shirt無關!

GUR

在球場上我們一定會見過地上插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GUR,這是「Ground Under Repair」的縮寫,中文是「修理地」。通常是一些待修理或剛鋪上新草的地方,球場維修人員會用繩子把這些範圍圍起,或在地上勾劃上白線,代表球若跌在這區內不能打,要把球檢到區外地方才繼續打,但不會罰桿。

今天我看到波士辦公桌放了一個刻著GUR的小型塑膠牌,我問他桌上的文件是否需要「修理」一下。他說:「不!我的GUR是代表Golfing Until Retired!」

Fried Egg (荷包蛋)

「荷包蛋」(fried egg),不要聯想到你每天的早餐。這是高球術語,形容小白球藏在沙坑裡,只露出半球形。初學者遇到這情況一定眉頭大皺,心中暗駡:「早上剛吃過,夠了罷!」

其實把「荷包蛋」球打出來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懂些基本技巧便可以了。這個教練說他最喜歡吃「荷包蛋」,連忙把球一枚一枚的用腳踏進沙下去,又瀟灑地一枚一枚打出來。我說:「教練,你的荷包蛋已變成炒蛋(scrambled eggs)了!」

教練說:「我真正喜愛的是Egg Benedict。」

我問為什麼。他說:「 弄Egg Benedict和打高爾夫球一樣,需要careful orchestration!」

Hazards

Hazards(注意:大多要有s),中文解釋是冒險或危險。出現最多是在70年代,當年每個香煙包上都印有「吸煙危害健康」的字樣,「危害」的英文就是hazardous,當時還保留一點「不是絕對」意味。(現在煙包上已全改寫為直接告訴你吸煙「引致呼吸系統疾病」或「xxxxxxx」。)

Hazards在高爾夫球上解作「障礙區」。「障礙區」是指任何「沙坑」或「水障礙區」,一些會用紅樁或黄樁把範圍勾劃出來。球打到那裡會「危害」你的成績,因為比較難打。

日常工作上看到一些年輕小伙子往往沉不住氣和上司駁咀,我們會說這些行為,是他前途的hazards!也像在一些充滿辦公室政治的嚴峻環境下,埋藏着很多hazards 我們也不知,隨時中招。但在球場上,所有的hazards也有明顯指示,但我們一樣中招,實與人無尤。

Up & Down

高球賽評述員有時會說:「好一個up & down。」廣東人聽到第一個反應是好像跑樓梯一樣,要我「擒上擒落」。但真正意思並不是這樣。

這是形容一些情況,球落在果嶺旁的沙坑,或長草叢或附近的低窪地帶,而球員能夠一桿把球打上果嶺(up),再推一桿便進洞(down),清脆利落之至的意思。

我們讚人做事無有怕,說他的強項是Up & Down也可以。

Provisional Ball (暫定球)

有些時候,在球打了出去之後,憑肉眼來看似乎是OB或很大機會找不到,在這些情況下,為節省時間,球員可以多打一個稱為暫定球(Provisional Ball)。如果球員能及時找到剛才使用中的球,便可繼續。若不能,便要罰桿使用暫定球繼續。

其實生活中我們很不自覺地作出一些provisional的決定,例如「打住呢份工先啦,騎牛搵馬!」、「訂機位先啦,但唔好confirm住,到時唔去先至cancel」。

今天靚女蘇珊介紹我認識她的新男友,我便問她是不是provisional的呢?她駡我咒她,我說妳不能怪我,我見過妳打過很多provisional啊!

Manicure

這是個法文傳來的字,解作手甲護理,即修手甲。修甲和高爾夫球有何關係呢?原來高爾夫借用了這個字來形容修葺球場上不同的草地區。

修甲我們會先剪,後磨滑,再推/修皮,剪去多餘的皮邊,工夫不少,和球場剪草差不多。高球場分開不同的草區,果嶺上的green,果嶺邊的fringe,球道上的fairway,球道兩旁的rough……等等,都有不同的草長規格。一個修葺井井有條,沒有雜草,賞心悅目的球場,我們叫它是一個very well-manicured球場。

但為何不叫pedicure (修腳甲)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Pro-Am

Pro-Am是英文professional(職業)和amateur(業餘)合併的簡寫。很多高爾夫球大賽之前,贊助商會請來參賽的世界知名選手,和大客戶的代表一起同組打場交誼賽,這種賽事我們通常叫做Pro-Am,有譯為職業/業餘配對賽。身價高的球星,單是出場費動輒也要數十甚至過百萬美元。贊助商出錢,球星應酬陪打理應屬合約附帶條件之一,亦是球星工作的一部份。可想而知,被邀去打Pro-Am的客戶也非同小可,這與他們的球技無關,但絕對是身份象徵。

通常打Pro-Am的形式是四人一球輪流打,或三位業餘輪流打一球對抗球星單人一球。假如別人問我打過Pro-Am未?我一定會答:「無咁大個頭點戴咁大頂帽呀!」

Gore!

和老美打球,他發完球,大喊:Gore (對,差點成為美國總統的戈爾) !我莫名其妙,我知道這個老美明明是共和黨,莫非在球場上轉了擁護民主黨。

他解釋說:「你不知道,Gore已成為球場上的最新名詞嗎?意思是打完也可以不算數,再數過,就像布殊和戈爾競選總統一樣。」

Head Down

初學打球最常犯的動作是太快把頭抬起來,所以教練整天都是勒令我們打球一定要「抬不起頭來」(head down)。

法國哲學家Weil說:「Any undivided attention is prayer。」

高爾夫聖經上說:「世上只有兩種事情,垂下頭來才算認真,一是祈禱,二是打高爾夫球。」(我的家務助理補充說,還有一種:是掃地!)

Divot

Divot是指擊球時被球桿削起的那塊草皮(其他運動用波boot剷出來的草皮也算是)。Repair divot 就是修補被掘爛了地方。有禮貌的球員是會親自檢起這飛了出來的草皮,鋪回原來的地方,再灑上一些細沙,好讓草皮重生,回復原狀。這是愛護高爾夫球場的君子行為,亦是每名高球員的責任。這個動作,在現在很多球會尤其是在內地和東南亞,已變成是caddie的指定工作範圍了。

我們常取笑不懂打球的人,說他們不是打高爾夫,只是weekend divot-diggers (周末掘草皮者) 而已!

90 Degree Rule

帆船賽有所謂的720 degree penalty賽例。賽船時犯了規可以自動自覺在原地(水上)自轉兩次,用拉長時間作為自我懲罰,但這和高爾夫無關。

90 degree rule 是在外國,有些球場容許高爾夫球車(golf cart/buggy) 開進綠茵球道(fairway)。規定是每次都要從石屎球車路作90度駛進,打完球也要以90度駛出,再沿石屎車路前進。避免球車整天在球道內像萬馬奔驣,肆意踐踏悉心培養的草地,弄至泥濘片片,寸草不生。雖不一定有人監察,外國人通常很自律,保護球場,人人有責。

Lewinsky Putt

和這老外打球,在果嶺上推桿,他的球很多次在洞口擦過,或翻幾轉,但不進洞就是不進洞,廣東人喜歡叫這種做「廊啖罐」。這老外幽默到絕頂,大叫「萊温絲基」。

堂堂一個美國大總統克林頓,幾乎栽在這肥温下,克林頓雖然屢次強調過門而不入,但一本近乎三級淫穢讀物的Starr調查報告書,把內容情節展露得繪形繪聲,巨細無遺。更被借用作為一籮籮笑話,令人捧腹不已!這位風流總統對高球詞彙真有貢獻!

Woods and Irons

古時用的發球桿 (driver) 的桿身和桿頭是用木做的,我們统稱為woods。及後演變出一些用鐵做桿頭的球桿,我們稱之為irons。

我們沿用woods (木桿)和irons (鐵桿) 這兩字來形容這兩大類球桿,直到現在。但質料科學(Material Science)已殺到球場,桿身已改用鋼合金、碳纖維(carbon fiber)或石墨(graphite)…..等。桿頭也用上了鈦合金Titanium及一些日新月異的先進物料。全球統計,每年用作製造高爾夫球桿所耗的鈦金屬用量比用在製造飛機的還要多!

一位編輯不滿記者報道球桿時寫了一句「這iron的graphite很好打」,罵他:「明明是鐵,怎會寫成石墨呢?」

Mulligan

姑勿論有冇一個叫做「摩利根」(Mulligan)的人,摩利根唔識你但你一定要識佢。因為佢就係「衰咗唔算數,仲可以再做多次」的代名詞。生命冇take two,但在高爾夫球場,尤其是第一洞發球後衰咗,你一叫Mulligan嘅話便可以名正言順再開一次球,第一球當睇唔到。點解咁筍?因為高爾夫球員非常體諒打壞了球的沮喪,作條例安慰自己或者同老細擦鞋。

「老細,衰咗唔怕噃!有我,我係你嘅Mulligan, 等我同你做多次!」

王爾德的幽默之一

王爾德說:「MAN was made at the end of the week’s work, when God was tired. 」(上帝一周下來最後創造人,當時他很累。)

對始終搞不通高爾夫球例的人說:"GOLF was made at the end of the week’s work, when God was tired. "(上帝一周下來最後創造了高爾夫,當時他很累。)

王爾德的幽默之二

王爾德說:「BIGAMY is having one WIFE too many. MONOGAMY is the same. "(重婚是多出一個老婆,一夫一妻制也是一樣。)

對老虎活士(Tiger Woods)來說:"BOGEY is having one STROKE too many. PAR is the same. "(Bogey是打多了一桿,Par也是。)

Casual Water

Casual Water是指雨水或地下水造成的臨時積水區。球跌落這區,可以檢球往後重定位再打,不罰桿。

但怎界定積水的份量才算是casual water呢?肉眼看到的當然可以,但一些草面沒水但草底全濕透的情形下。界定的方法就是把鞋踏在球的旁邊,看看有沒有水從鞋底「唧」出來。

今天老總食晏回來,秘書問他為什麼一隻鞋濕了。他答剛過馬路不小心踏到casual water,秘書聽到莫名其妙。

Sleeve

小陳對小李說﹕「你到專賣店順便替我買些高爾夫球,好嗎?」

小李說﹕「你要多少袖?」

小陳答:「三袖夠了!」

他們說什麽?

原來買高爾夫球通常是一筒三枚,一筒英文叫one sleeve。傳說以前球員是把高爾夫球藏在衣袖內,剛好放三枚,所以用「袖」作單位,一直沿用至今。

Stake (樁)

球場上我們常見到一條條小柱插在球道的兩旁。這些小柱,有木造的或鐵造的,稱之為stake。廣東人愛叫這些是樁。

樁的顏色只分白、黃、紅和藍四種。我們要想像用一條無形繩,把這些樁一支接着一支的連起來形成一條分界線。不同顏色的樁代表不同定義的分界線。

白樁代表OB線,球掉出OB線以外要原地重打加罰一桿,藍樁範圍之內可以檢球不罰…..見球例。

今天老李罵初學打球的小陳﹕「你連黃樁是代表什麼也不曉,Please stand behind the yellow line 啦!」

Leaderboard

球賽進行中,除了和自己同組的球員外,球員是不知道其他球員的成績。有見及此,所以每洞都有專人在場中跟着球員附近走,高舉起一個通常是白色的牌子,上面掛着當時領先首三名的成績,好讓球員邊打邊知道自己是領先或落後多少桿。戰况有異,牌上的資料便用人手更新。這些牌子,我們叫leaderboards。

很多公司借用leaderboard來鼓勵銷售隊伍士氣,「行街李亅最喜愛向同事炫耀:我的名字還是在公司的leaderboard 上保持連續最長記錄,像流行曲上榜一樣。

Break 100

Break 100, 中文譯作「破一百(桿)」,這是從初學打球到了有一定成績的一個頗重要的里程碑。

一個經典高球警語:「If you break 100, watch your golf. If you break 80, watch your business.」(如你只破一百,注意你的球技;如你破八十,「睇住」你的生意。)

意謂達到低於八十桿的水平,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沉迷打球練球,當心沒時間打理你的生意啊!

Approach

Approach 是指近距離(大約離球桿100碼內)把球弄上果嶺各種方法,pitching and chipping技術是最常用的,但易學難精。初學者很多時會忽畧這技術的重要性,以為打得愈遠愈好。

其實和做任何事一樣,無論你能力多大,approach手段不好,往往弄至事倍功半。

Fore!

在寧謐的高爾夫球場上,不時傳來「睇波」、「波呀」叫囂聲。其實正確的叫法是Fore! 所以我們偶一失手,球飛到隔壁球道去,或飛到前面可能有人的方向,我們為安全起見,應該合力齊聲高叫Fore!,這是高球禮貌之一。

我第一次打球對聽到Fore!,不知所措,帶着頭盔的球僮忙對我說:「先生你身嬌肉貴,下次聽到遠處傳來Fore!,你要馬上用雙手掩頭蹲下才好啊!」

這是最正確、最有權威性和最具智慧的一句「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歷史起源!

(待續)


#####

本文原於乃作者經年累積小筆記編成。現經作者修訂在此刊登,以供廣大球友作參考之用。

[ #高球型而尚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