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高球員背後的「刻意練習」


@劉兆生 - 2009/03/02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筆者在二OO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在此寫過〈天分 + 正確的選擇 = 成就大業〉一文,論及高爾夫球場上有沒有天才球員?答案是絕對有,當今老虎活士是有目共睹的見證﹝雖然上周他久休復出後在WGC比洞賽中第二輪已出局),但我們往往忽略了甚至抹殺了天才踏上成功之途背後付出過的艱辛血汗。

上述文章亦談及多年來一直對偉大的運動員和商業領袖作研究對象的麥士維博士(Dr. John Maxwell)撰寫的一本書Talent Is Never Enough,書中他一語道破,擁有天分不等於成功;達致成功,是取決於我們懂不懂作出正確的選擇。天分只帶給我們一張入場券,錯誤的選擇往往把成功的門關上。

今天談談另一作者Geoff Colvin的新書Talent is Overrated。他直接以老虎活士、Itzhak Perlman 、Jack Welch、和Bill Gates等一些包括運動尖子、演奏家及商業翹楚作研究對象,就我們不要高估天分為主題,提出了新論點,這亦是書名的副題 ——Wha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出類拔粹的人和其他人的真正分野)。答案並不是我們一直認同的「努力+天分」,書中用了很多世界級表演者為例,反證他們的成功和天賦的天分關係不大。

天分不可信

就算老虎活士和他爸爸也承認,努力才是他成功主因,作者說我們還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元素。因為很多有天分和很努力的人也不見得一定成功,而且,我們常常因為誤信了自己沒天分和不夠努力,自圓其說解釋為什麼表現不及他人,所以他不得不刻意強調,我們相信天分是錯誤的。

大前提是,具天分的人本身並不像我們普遍認為他們有天分,就算我們看到一些具特別才能的商界領袖,以為是他們性格使然,他也否定,連IQ和記憶力也不在考慮在天賦之列。換個角度來看,作者強調的是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出類拔粹,只要用得其法。

在揭開答案之前,作者引用了十九世紀幽默家Josh Billings 的一句話作引子:「It ain’t so much the things we don’t know that get us into trouble. It’s the things we know that just ain’t so.( 我們煩惱不是因為我們懂得不夠多,而是我們知道的都不是事實的真相)」,然後帶出讀者花了二十六美元買他的書為的是最關心的兩個問題:什麼才是能令我們出類拔粹的主因?(我有沒有?)答案是:如果你懂得應用「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就是他最近研究出來的大祕密,任何人也能出類拔粹。

什麼是deliberate practice呢?作者又再賣賣關子(不要忘記,作者也是個著名的職業演講家,說故事的江湖伎倆非常到家!),再重申最新發現。先說什麼是我們一直以為是會令我們出類拔粹的原因,但其實通通不是,包括以往豐富經驗(令筆者馬上想到今天的金融海嘯、黑天鵝和匯豐股價等)、某些特殊天賦能力和比別人高些的智慧和記憶力。

「Deliberate practice」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個研究所,研究對象是一群小童學習手提琴,歷時多年,所得的結論是「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t performers and normal adults reflect a lifelong period of deliberate effort to improve performance in a specific domain. (卓越的表演者和常人的分別是終生刻意努力在某一特定的範疇下提升表現)」。

這結論的重要性有兩點:一是排斥了「你一係得一係唔得」(you’ve-got-it-or-you-don’t)的天賦論;二是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很努力練習也不成材,而能成大器的人也是最努力練習的一群這矛盾。關鍵就在deliberate effort to improve performance一句內,簡短稱之為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練習」決定了一切,而世上很多的練習和訓練不是太普及,就是不夠深思熟慮和專注。

重提升表現

作者再聲明,「刻意練習」既不是工作,也不是遊戲。「刻意練習」是自成一體(unto itself)。日常工作只是滿足僱主的要求;遊戲有掉以輕心和不專注之弊。「刻意練習」是有幾大特點,一是在既定的範疇內自我提升,通常要靠導師協助,表現出來的成績不斷有feedback,而且就算是體育或勞力活動也是種極深層次的心智訓練;同時,在這種練習不會有太多樂趣。

另外,「刻意練習」雖然不能百分百解釋得到偉大成就,因為生命太複雜,涉及很多變數,例如運氣;然而,孩童愈早開始「刻意練習」愈見效,成就雖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但影響力持續很久。

「刻意練習」為什麼有效?作者發現應用在商場上和球場上也同樣有效,因為這種訓練是把人「抽離」(take them beyond),比別人洞悉多些(perceiving more),所謂有遠見甚至有趨吉避凶之明;知得多些(knowing more),可以整理從多方面累積到的知識,用新思維解決面對的困境,和記得多些(remembering more),發展出與別不用的體腦合一的超本能。

最後,作者不得不指出「刻意練習」絕對不是件輕鬆的事,而是個長期沉重的投資。出人頭地每個人都想,你是否有足夠的熱誠?這是否就是你生命的唯一目的?而且,「刻意練習」過程中並沒保證你一帆風順,就算是現今世上公認的world-class performers,也要經過起落的考驗。全書告訴我們,出色的人不是命中注定,雖然他們是絕少數,但我和你都可以做得到。(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