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女子職業高球大賽,最近十多年來發展得非常蓬勃;或者,用悅目繽紛來形容更貼切,因為和十年前比較,球場上多了很多年輕貌美,身姿窈窕的女球手。服式亦革命性地打破高球傳統,無袖無領服束也可出場。轉眼間,大片綠茵草地上,滿是霓裳艷影,濃眉爍目。
於女為悅己者容大前提下,女球員明正順以取悅電視觀眾為己任,紛紛悉心打扮,美國女子職業巡迴賽更有專人服裝師設計彩棉球衣,和開設防曬美容班,專為女子高球員出場前作最佳視覺準備。
此舉一則滿足女性愛美天性,二則突出個人風格,觀眾亦可飽飽眼福,起碼電視鏡頭如果到處都是像Laura Davies的航空母艦身材,我們香港祟尚纖體的女仕看見也怕誤會了「打高球會變肥婆」因而卻步哩!
幸好剛在上周日在依雲大師賽(Evian Masters)奪了冠軍,世界獎金榜排名第一的澳洲名將韋伯(Kerrie Webb),三十一歲,身材還未走樣,當然站在只差一桿屈居亞軍的韓裔玉女魏聖美(Michelle Wei)身旁,被她搶鏡是避免的了。
頭號選手差異甚大
六呎高的魏聖美,今年十月才滿十六歲,是當今高球壇炙手可熱的天之嬌女,內地媒體喜用「千萬寶貝」來形容她。這位夏威夷出生的韓裔少女,長得有點像金喜善,從四歲時揮出第一桿,十三歲時她在索尼公開賽資格賽上戰勝了四十九名職業男選手時一鳴驚人,轉打職業賽到現在經常擊出超過三百米距離,是美國女子職業巡迴賽(LPGA Tour)中堅分子。
愛看魏聖美,也愛看LPGA Tour,魏聖美可謂令LPGA Tour 生色不少,亦吸引贊助商大量金錢灑入,嚗光率之高,拍得上老虎活士。
談到世界級女子職業高球賽,現今穩居世界榜首的索倫斯坦(Annika Sorenstam)高球迷怎會不認識。這位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瑞典籍的女球手,今年三十六嵗,五呎六吋高,從一九九二年在職業賽角逐開始十數年間,撗掃冠軍超過六十六項,九次大滿貫,曾在比賽中三次一桿進洞,累積獎金高達一千八百萬(美元 ‧下同)。
雖然和老虎活士的五千五百多萬比較(廣告贊助收益未計在內),仍小巫見大巫,這便得要扯到近年備受爭議的男子和女子賽事獎金多寡懸殊的問題上。
直到今天,男子公開賽的總獎金(the purse)比女子的高出多倍,例如最近的依雲大師賽,總獎金三百萬在女子賽已算是當今獎金第二高的了,但冠軍韋伯只得四十五萬,而英國公開賽冠軍老虎活士個人獨得已是超過一百萬元。
究竟在技術層面、體力競賽和觀賞角度上,男子獎金報酬是否應該比女子的為高?女子近年爭取和男子同場競技,在男女平等思維下,是想證明巾幗不讓鬚眉,還是爭取利益為實?這現象其實是由一條簡單的濟經基本條件主導:獎金來自贊助商,多人看便多贊助,多贊助便多獎金。
贊助與獎金成正比
女子高爾夫不同女子足球,沒埋身踫撞,沒靠原始體力的衝次,沒飛身撲球的動態,更沒對罵、沒故意傷人甚至是施丹的愛心搥。男觀眾向來視女子足球為花拳綉腿,不喜歡看就是不喜歡看。以前高爾失更有對女性排斥的不成文傳統,因為高爾夫球會大多採用私人會員制,所謂小圈子;男子高球會和女性好像格格不入,一直是河水不犯井水,回顧一下,今天女子職業高球能受重視,實來得不易。
然而,在高水平高爾夫競逐上,性別差距已不大。以女子職業高球員的平均發球距離算,男子其實佔優不多,總桿數成績也不遑多讓。當然,我們不是極端地以世界男子排名第一和女子第一比較,男子第二和女子第二比較下去。
撇開大男人主義作祟,我看不出現今女子高爾夫技術那方面比男子遜色,而獎金要較男子為低,也許這正是世界女子高爾夫職業球員的無奈。怎樣把這劣勢扭轉?唯一途徑,就是吸引更多人看LPGA,更多商品贊助(尤其以女性為主市場產品),來提高賽事總獎金。眾女球員在場上鬥球技之餘也同時爭妍鬥麗,也未嘗不失是推高女子高球賽收視率一法。
今年最後一場女子職業大賽,總獎金一百八十萬的女子英國公開賽,正名為Weetibix Women’s British Open,本周開球。看來Weetabix這間以英國為基地的谷麥食品公司,對推動女子高爾夫運動誠意有嘉。今周末,讓我們看看只有五呎二吋高的南韓張晶(Jeong Jang),能否對抗眾世界頂級女球員,衛冕冠軍?(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高球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