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教育終於擺脫了為人詬病幾十年的文理選科制,採用了三三四制,正視通識的重要性。學習高爾夫,就像是學習通識。
此話聽進不打高球人士耳裡,像有點穿鑒附會之嫌。
首先,筆者自行把通識的定義,濃縮解釋為知識的整合。看看現今我們生活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城市中,每天接觸到的,無處不是糅合科學、技術、藝術、商業、歷史和人文學的應用。美滿的人生,就是我們須要懂得如何在學習或工作上成功之餘,找到均衡精神寄託配合。
學習通識可擴濶我們國際視野,在事業上和心靈上提供更多選擇,可謂是立足二十一世紀的必備條件。收窄一點範圍來看,把知識整合應用在高爾夫上,高爾夫的確可算是一門通識學問。
先從高爾夫球員角度來分析。作為打球者,從初學打球開始,一般人最關心是球桿和揮桿動作的配合。深究下去,這就是物理,受着離心力學、量矩、推力常數、流體阻力學和人體力學等等的約束;這亦是金屬化學、熱能學和物質學。每天推出市場的新球具,就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滿足球員追求完美的極限。
及至球員打球時每當感受到勝負的榮辱、莫名的困惑、心緒的無奈、人際的無常和信心的啓迪,方明科學追求真相和準繩,而藝術則注重涵義和反應,亦證上述提到美滿的人生,二者缺一不可。
四本領與做人處世
再以球員技術層面分析。高爾夫這學問可分四大本領(faculties):一是長打(long game):即長矩離發球(driving)。看似很威風,但必須能做到遠和準。很多時,矩離vs準繩度剛成反比,像很多商業决定,總會遇到兩難之際,這時刻往往有賴決策人的經驗和果敢。
二是短打(short game)。短打技巧主要是把握到球的落點和停定位置,這表面看來是輕輕一挑一撥的本領,初學者大多忽略,其實是反映多年努力鍛煉的成果;像危機管理上,旁人看到是漫不經心的一句指令便化險為夷,真實的卻是當事人揹着災難性後果,飽受壓力戰戰競競下故作鬆容而巳。
三是推桿(putting)。這入洞前短短的矩離,亦是勝負最後關鍵。無論之前打得多好,不能貫徹始終也是無濟於事,我們只計算最終的成績。尤其是愈短矩離,愈忌掉以輕心,世上沒人有興趣聽你說怎樣偉大地失敗!
四是球場策略(course management)。要贏,野心是必需的。但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下,自已能力是否足夠跨越球場預設的陷阱,適當判斷力是必需的。忍一時之氣,避過一場大劫,信心倍增;相反地,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屢見不鮮。
大學教授高球學問
其次,作為高爾夫從業員,高爾夫更是一門通識學問。看看美國一些高爾夫大學的課程,除本科必修的高爾夫管理學、草皮管理學、球桿設計及維修、揮桿原理、高爾夫教學和比賽組識及球例等,還包括了一般的營銷、市場學、商務法律、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統計學、西方文化和寫作技巧等。
雖稱高爾夫大學,實是通識之極。筆者多年前認識一對在香港執業的律師夫婦,他們太愛高爾夫,毅然結束香港事務,遠赴進讀高爾夫大學,再回港從事高爾夫教學和設計球桿業務。
近年在內地,高爾夫從業員有增無减,亦積極正視高爾夫為一學問。今年七月底,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高爾夫管理分院更就新設立的「球場總經理EMBA核心課程班」開始招生()。這個集中外師資聯手設計獨特的課程,實開了中國高爾夫業教育培訓先河,據稱已有超過來自內地各大球會和管理企業總經理三十多人報名選讀。此舉如成功辦下去,無疑對內地高爾夫業發展有莫大幫助,亦正配合文首提到的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趨勢。(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