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外國雜誌看到一個關於高爾夫的調查,問兩個簡單問題:
「為什麽開始打高爾夫?」和「為什麽仍在打高爾夫?」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預計得到,大部分是為了健康。最直接是為了減肥,比較特別的原因是失戀後重拾戰意。
我較有興趣了解第二個問題,開始是一回事,繼續打下去是另一回事。老實說,大部分運動參與者都是三分鐘熱度,為何仍在打高爾夫是有趣的課題。
近幾年,香港很多人愛上跑步,甚至長跑。
每年渣打馬拉松盛況可見一斑。不知是否受到村上春樹的散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影響,有好幾位香港專欄作家包括盧峰和蔡東豪等不約而同不時寫文章推介跑步這運動。
我一邊讀他們的文章一邊在想:如果把他們文中「跑步」和「長跑」這兩個字換上「高爾夫」,內容一成不變也可以言之成理。今期我大膽作了一次文抄公——其實文初首段正是我故意將最近蔡東豪專欄《毅行出哲學》一篇名為〈仍在跑〉的文章「張冠李戴」——且看《高球文摘》的高球讀友感覺如何?
忍不住再抄一段:「調查的答案包羅萬有,有一個字呼之欲出,是連結( Connection),跑步(高爾夫)把我們連結到不同的東西。
高爾夫把我們連結
首先連結當然是自己,自己其實是不簡單的單位,包含肉體、感情、心靈等不同層次。這個欄長寫長有, 就是因為跑步(高爾夫)跟這三個不同層次的自己不停互動,這互動過程產生源源不絕的意念……跑步(高爾夫)給予自由和空間,讓我們接近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跑步(高爾夫)讓我們連結跑步(高爾夫)社群。這社群來自五湖四海。七十二行,男人女人,共通點是愛跑步(高爾夫)……不跑步(不打高爾夫)的人問:有冇咁誇張?跑步者(高爾夫球員)答:我才剛開始……
不再抄下去了,總之,凡是喜愛打高爾夫的人,也沒法不同意跑步和高爾夫背後分享同一哲學。雖然如此,在香港今天仍有很多人不認同高爾夫是運動,例如有次我因小恙求診,醫生問我有沒有運動,我答有。
「什麽運動?」
「打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怎算運動?」醫生斬釘截鐵答。
「醫生,你懂不懂打高爾夫?」我反問。
這名不懂打高爾夫的醫生之後花了五分鐘向我解釋何為帶氧運動。
「那跑步是不是帶氧運動?」我故意問。
「跑步當然是帶氧運動!」
「那行山呢?」我再問。
「行到氣喘便算!」醫生認為氣喘才是帶氧。
「那你當我不是打高爾夫球,行山行到氣喘便是。」
除此之外,很多人愛把高爾夫標簽為貴族玩意。十多年來我用不同角度寫過五百多篇高爾夫球文章,包括在歐美澳公眾球場上來自五湖四海、七十二行的打球者所見所聞,為的也是推廣高爾夫,在此我不想贅述,也無意把跑步和高爾夫再作比較。然而,我的球友中有好些亦是長跑愛好者,可見這兩運動均可並行。
偶爾,我多口問他們一條無聊問題:跑步和高爾夫最大分別是什麽?
換來一位脊醫球友兼馬拉松跑手奚落我:「傻仔,咁都要問!跑步是人類的本能,打高爾夫要學的啊!」(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