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生活上的用具變得愈來愈輕便,例如:手提電話、筆記型電腦、音視器材、攝錄機……等等,這是事實。
猶記得六十年代我買了第一台開卷式Akai錄音機,體積像雪櫃。這是當時學唱最新歐西流行曲必備裝置,黑膠45吋細唱片未出之前便可把歌曲從電台播放中錄下來(當時沒有人想到什麼侵犯版權法),算是先進之極了。
和現在蘋果的iPod比較,一個像煙包大小盒子,便可下載三千五百首自己心愛的歌曲,隨身携帶,去到邊聽到邊,數碼的質素亦比模擬的還好多幾百倍。
錄音技術由磁粉、到真空管、到原子粒、到半導體記憶體到今天的特殊應用集成電路(ASIC),才四十年的光景,我們不得不驚嘆科技的革命性!
全要用電的
但天啊!這些東西全是要用電的,但這世界還來未出現一個能共用的充電器,不同品牌的硬要生產別的品牌插不進的充電器,每個充電器都比它的「主人」大和重。還未計不用的電線、插頭、和多不勝數的配件,累得我每次出門要用個鞋盒也裝不下,還怎可說輕便?
這和高球科技發展差不多,高球科技全去了球桿設計去,但卻沒有推出一些輕巧點的高球袋。
小周說﹕「我們每個周末舟車勞動,背着沉典典的球袋到處打球,手上用的是一個比手掌更小的電話,真不對稱。」
「輕便的球袋是有的,其實十四枝球桿並不重,重的是我們的雜物如鞋、襪、毛巾、手套、帽子、球、太陽油、傘子……。」我指着身旁弱質纖纖的少女,拉著有輪的球袋說。
小周點頭附和,再看看那少女﹕「看來不是很重啊!」
「但你有沒有看到她男友替她背著重的另一袋?」我指向她身旁的男友。
「本來打高爾夫球就是這樣,在外國,人家背球袋當是體育的一部份,但他們哪有要像我們過關才能打球?還不是像我們中國小資一樣開車直達球會drop bag可也。唉!我們香港人打球真辛苦!」
從英國到瑞士打職業賽
「對啊!」我說:「但有年我在熙來攘往的巴黎火車站也見到有人背著球袋上TGV火車。後來踫巧他坐正我旁,我問他到那裡打球,他說正從英國到瑞士打職業賽。」
「坐飛機不是輕鬆些嗎?起碼省下體力,勝出機會也高些吧。」我邊好奇邊開玩笑地問他。
「先生,你說的是全對,」他認同:「但出賽的不是我,我是他的球僮,我老闆正是在天上!如果答應我如果他今次贏到獎金,回程我才可以坐飛機。」
我頓然明白輕便的定義——聘請「出入球僮」——跟出跟入!(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