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二十七日早上,陳世強律師在清水灣高爾夫球場準備為「快樂人慈善基金」舉辦的高球日開球。我和不少香港人一樣,認識Hugo不是透過他的法律事務所,而是在基督教敬拜會(The Praise Assembly)周日崇拜,他是該教會長老之一。
「國度、感恩、快樂」論
我聽過他很多主日,知道他是位律師,不是牧師。他一開口便對我說:「我強調的不是宗教,而是國度。我們是活在神的國度內,每人追求的應該是快樂,而快樂是由國度中感恩而起。」
環繞著他的信仰,今天他已發展成多重身分,既是「深圳市僑界」法律顧問,也是「香港全備福音商人團契」總監、「有品運動」主席、「快樂人慈善基金」董事會主席和「快樂人月刋」出版人等。
表面看來,以上他做的似乎和高爾夫球關係不大。如果你是高球發燒友一分子,再想想他的「國度、感恩、快樂」論,其實我們不難認同,高爾夫很類似宗教信仰(quasi-religion)。
掛在他口中的國度,放在高爾夫球場上,就是高爾夫國度中的誠信和承擔。高爾夫賜給我們從未體驗過的喜悅,令我們重生、決志、篤信及敬拜;但與此同時,在高爾夫國度中,每刻都是責無旁貸地監察著自己有沒有觸犯球例。
對一些行將退休、或現已退了休的高爾夫信徒來說,活着就是為了打球!感謝神的恩典,賜給世人高爾夫,讓他們返天國之前,快快活活地陶醉在這「綠色救贖」中,做個名副其實的快樂人。
陶醉綠色救贖 做個快樂人
Hugo雖然自認他的高爾夫球技「不堪一擊」,但言談中他對快樂的追求無懈可擊。他的快樂定義是「尋找到人生方向和意義,與家人好友同心踏上這旅程,並能沿途邀請他人加入」。這也和我們認識熱愛打高球的朋友一樣,他們往往義不容辭,親力親為「誘惑」你加入高爾夫行列,目的不就是為了大家分享那分喜悅和歡樂嗎?
快樂和成功可戰勝一切逆境。Hugo坦言他很懷念香港「獅子山下」的日子。當年香港,人人有盼望,今天似乎已不復再。很多年前,他已開始利用他廣泛的人脈關係,在社會上打造一個增值和快樂平台,構建一項一項的快樂工程,包括當日的「慈善高球日」、去年十一月的「為香港感恩」和前年的「快樂行步行籌款」等,目的是推動感恩文化,積極宣揚天國價值觀,不是金錢而是人的品格。這樣的信念,他堅信一定會帶來香港人快樂、自由和成功。
Hugo開始打高爾夫球,承認是利用高爾夫這「有品運動」為構建快樂工程的切入點之一。他當然知道,小白球不是你話怎樣打便可以打出來的,頓然覺得一己的話語權是如何渺小。而信仰讓他支持下去,尤其是在他認識的人脈中,很多都是熱愛高爾夫的人士,他們大多事業有成,是在社會上有不少貢獻出色的一群。令他覺得,在球場上和社會上,他們共享同一理念,意識形態亦屬一致。
有品運動
這份無形的交情,他視之為一種fellowship精神。相信Hugo對這種起源自宗教的communion密切關係熟悉不過了,他的長遠宗旨和使命兼放在高爾夫球場上更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Hugo大部分時間在內地,中國高爾夫正值方興未艾,並非巧合是也。
信仰帶給Hugo力量,發揮力量去滿足別人的需要,在2009年2月他成立了以「快樂心境,戰勝逆境」為使命的「快樂人慈善基金」。成員來自香港法律界、保險業、金融業、地產業及學術界,他們各有精彩紛呈的人生經驗與人分享。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擁有同一理想,嚮往同一目標,追求同一信念,肩負同一使命,他們因為「快樂」而聚首一起,也因為「快樂」而充滿熱誠。
然而,人總會有弱點的,Hugo也不例外。他自認目前所做的一切,令公眾認知到的,還未能做到百分百反映自己的真我。有些人可能對他有誤解,他唯一可以做的,是更謙卑,像對著一個一呎半的推桿,我們要謹慎,謙卑和禱告。
Hugo衷心禱告 ,球一定要進洞;在國度來臨,他一定能夠完成一切未完成的任務!(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