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容許筆者妄自尊大,認為愛打高球的人,IQ比一般人高;但請勿誤會,這不代表不打高球者的IQ一定低。一說起IQ,實有解釋的必要,這本是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Alfred Binet和心理測量學家Theodore Simon用作對弱智兒童的智力測試,1921年德國心理學家William Stern稱之為「intelligenzquotient」(德文),縮寫成IQ(智商)一詞後深入民間,演變成今天衡量人夠不夠「醒目」的日用語。
解難與融合文化
但須知道IQ一詞中,單以「智慧」一詞定義實難以概括統一,故此本文只用一般人對「智慧」的普遍認知作準,不涉及哲學語意。何況,我們一般所指的IQ,也不過是關心一下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將來適合從事什麼工作和想知道公司內的員工夠不夠「醒目」等功利應用而已,亦不會理會IQ測試的可信性、什麼是智力年齡(mental age)與年歲(chronological age) 百分比商數(quotient)、貝爾曲線(Bell curve)和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等專有名詞了。還有,更多人可能把入職或入學前須接受的某些技巧及能力測驗(aptitude test)和IQ test混淆。
直至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1943 - ) 在《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不能單靠用紙筆作答計算出來,這樣做很容易抹煞了很多人的強項和忽畧了一些弱點。他認為人類的智慧應以解決問題和融合文化的能力來衡量,因而創出「多重智慧」(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I)一詞,來取代IQ這統稱;也可以說,Gardner把IQ細分為七類。今天人人琅琅上口的EQ(Emotional IQ)、AQ(Adversity Quotient)、SIQ(Social IQ)和RQ(Readiness Quotient)等等時髦用語,其實就是源自這七類IQ。
想深一層,其實高爾夫可說是集這七種IQ於一身;凡愛打高球者,必經過此種MI的考驗,故有文首的述調。
-
一、 邏輯數學智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這是指在解決問題上所需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數學概念。打高爾夫球分析形勢,必要懂計算距離和邏輯。
-
二、 肌肉運動知覺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這是指不同人能夠用心理調控全身或某組肌肉,有能力作出適當的反應,發揮某種動作;打字、玩任何樂器、跳舞和玩什麼球類或運動也必須具備這種智慧。要做出一個完美的高爾夫球揮桿動作,更需要這種天分。
-
三、 三維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對三維空間的認知能力。包括駕車認路的能力、對空間和周邊環境的模式認知和對立體形狀的理解等。高爾夫球是在一望無際的空間進行,具備這種智慧非常重要。尤其在果嶺推球時,怎樣從三維空間投射出來的二維果嶺曲面準確地「看」出推球線,能人所不能,就是靠這種各人高低有異三維智慧。
自然主義智慧
-
四、 五、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和內心(Intrapersonal)智慧:在球場上,一方面要懂得怎樣和隊友相處,感受別人的感受和營造良好氣氛,這些都需要人際關係智慧;而另一方面,亦要充分認識自己內心潛伏着的推動力或恐懼,球技才能盡情發揮出來。
-
六、 七、音樂(Musical)和語言(Linguistic)智慧:具音樂智慧的人打球不知不覺地善用了他們的音樂感。很多人忽略了每個揮桿動作背後蘊藏着一個旋律, 而Johann Strauss, Jr.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首句(1 1 3 5 5 – 5 5 –)正是最多球員樂用的。一旦他們揮桿的旋律走了樣,便會在心中邊唱這旋律當口訣,用來調整揮桿的速率。至於語言智慧,在球場上可以說是最派不上場;理論上,打高爾夫球可以一句話也不說的。
除以上七類智慧外,隨着社會文化的演變,雖然很多學者再提出一大埋例如精神智慧、存在智慧和道德智慧等,但只有一種,Gardner同意納入他理論中的第八種,就是自然主義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哈!不用多說,高爾夫球迷自然是來不及附和的了。(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