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打高球 恍如身在水墨畫


@劉兆生 - 2008/09/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高爾夫的無遠弗屆,進入中國後,與頂級旅遊勝地掛鉤,比比皆是。

球友一聽見「到黄山打高爾夫」,定必怦然心動。腦海內可能馬上想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或我們常聽到「五岳歸來不看山,黄山歸來不看岳」等名句。視覺上也會出現中國山水水墨畫。對!黄山的景物就是我們在畫中看過的。

中國藝術大師劉海粟第一次上黄山是在一九一八年。一九八八年,他以九十三歲高齡上黄山,可見黄山一草一木,對他的作畫多重要。二OO一年春天,江澤民也親到黄山,盛讚黄山美景,回來後更親自祝賀當時在上海舉辦的「劉海粟十上黄山畫展」。

第三球場年底動工

回顧一九七九年七月,鄧小平健步登上黄山,回來後同年同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夏門興辦經濟特區,這是中國踏出了對外開放重大的一步。一國兩制的構思是否在山中孕育出來也就不得而知了。至今天的胡錦濤,祖籍也是在黄山腳下的績溪市。中國政要、商賈和藝術家,像非要與黄山結緣不可,連李安一舉成名《臥虎藏龍》中的竹梢打鬥、飛瀑踏波鏡頭,也是在黄山風景區的翡翠谷附取景。

以前登黄山,是對體力一大考驗和挑戰。自從一九九九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把黄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及世界地質公園三大獎譽後,中國國家旅遊局把黄山開發成重點旅遊區,一般遊客已可乘吊車(中國稱之為索道)上山,而山下的屯溪市亦改名為黄山市。

離黄山市黄山機場只十分鐘車程便是重點配套之一的雨潤度假區,佔地八千多畝,內有五星級黄山高爾夫酒店,和黄山松柏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的兩個標準十八洞球場彩虹谷及翡翠谷,第三個球場亦將於年底動工。剛巧雨潤集團執行董事嚴軍從美國考察同樣以地質多樣化見稱的黄石國家公園歸來,對此片蘊藏深厚文化的花崗岩土地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還笑語沾過黄山的靈氣,球技也會有進步呢!

球友可樂不開支,第一天先打彩虹谷球場,球場為山地森林式設計,成熟而富自然生態,松樹和柏樹滿布球道旁,揮桿之餘心中不時盤桓着應否保留體力應付翌日登黄山,不禁邊打邊問球僮在哪個球洞可望見黄山。當地球僮當然不會道破,黄山之為黄山,怎能在地面窺見,只禮貌地擺出一個「遙指杏花村」姿勢,更加添黄山一分弔詭。

球兒一時打進茶樹矮林,球僮亦會不厭其詳介紹此種毛峰名茶,乃黄山特產。更有名的綠茶之冠「猴魁」,正宗產地亦是黄山北麓太平湖畔的三門村,流傳了周恩來「茶簍脫險,名鄉紳寄贈猴魁」的故事。球兒有時又打到野草,經球僮提點,此草名「蕨」,是野菜中佳品。詩經中「陟彼南山,言採其蕨」便是今天的蕨菜。心中奇怪中國球僮能對黄山歷史娓娓道來,令人上了通識一課,原來她是在市內修讀旅遊科的大專學生,被單位派來當球僮兩年。

上黄山,以為像打高爾夫,先睹地勢;但此山勢不同彼地勢,面積廣達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黄山,巍峨博大,風景區也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怎能與球場相比?山峰已命名的也有七十二個之多,可謂千峰競秀,萬壑稱幽。縱觀山勢,有如石笋群、有如麥穗、有如青蛙骨骼。眾峰可以用一中線劃分,北端以丹霞峰為首,南為第一高峰蓮花峰,中以光明頂和天都絕頂,皆在海拔一千八百米以上。東面群峰總稱為前山,西面為後山。登山線便有分比較吃力的「前山上、後山落」或休閑一點的反方向線;後山秀麗,前山宏偉,任由專便。

腳底按摩指定動作

山中設有三條遊覧索道,舒坐在奧地利製造的安全吊車廂内,緩緩而上,便可先睹黄山真貌,但若要盡得其秘,縱覧群峰,則非要徒步再登高一些不可。以前山路榛莽魆翳,現已建有石路和石級;路程有分長短,由一至六小時不等,但一些路線沿途仍要經過險要高地,畏高者未必適合。如體力不勝,可以坐轎代步,多付五百大元轎伕費,如要登上光明頂,近觀迎客松,也是值得。

黄山四絕,乃是天然盤景之最、狀美奇姿、懸崖絕壁的奇松;星羅棋布、佹形僪狀的奇石;橫空騰躍、銀花飛濺的雲海和山頂冷水温泉,一日遊應可目睹。山中建有多間酒店,可讓遊人樂不思「皖」(安徽),感受到那種「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緲間」的詩情畫意,冬天更可欣賞雪霽、冰掛、雨凇和霧凇等北國風光。

黄山一日,回酒店後另一指定動作當然是腳底按摩,再到市中老街吃頓正宗徽菜,準備第三天試打峽谷形設計的翡翠谷球場,這球場難度高些,但心中仍念念不忘黄山的秀麗,也寄望接下來遊覽著名西遞古村、宏村和翡翠谷等一帶古代徽商如胡雪岩集居地。

「打球、遊覽名勝、再打球、再遊覽」這循環可說是高爾夫球友最消遙的度假選擇。匆匆黄山一遊,定必意猶未盡,如再組團二上黄山,且怕先從杭州出發,把這循環拉闊拉長,也可謂現代人對中國黄土地的流盼。(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