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香港Y世代(81至2000年出生)至NET世代(2000年後,或稱Z世代)人口應佔5分1。
我們常說這些年輕人的思想、生活態度和追求理想與上一代格格不入,其實我認為這現像毫不足奇。世界每天在變,萌生新思維乃屬正常不過;何況在這個金錢掛帥香港社會,我不時仍能看到孕育出新一代朝氣勃勃、創意無限的年輕人,更引此為榮。
只不過在香港(其實世界各地也有),經常有人愛把「NET世代」作為「入世未深,未捱過苦,只懂物質享受」的代名詞。這大多是一撮上了年紀终日懷舊的人抱着酸葡萄或不甘被社會遺棄的心理,無意識地抱怨或噓嘆而已。
平心而論,誰沒年輕過?誰個年輕人未有過自己的理想?姑勿論他們的理想切不切實際,總之是在正途方面發展,誰也沒權說三道四。無疑,香港成功的確是靠我們父母輩在最惡劣艱苦環境下努力創出來,這是歷史,但並不代表「NET 世代」一定要「歷史重演」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才是創造未來歷史的一代。
不一定要「歷史重演」
可惜看到近年不論是什麼世代的人也會因失戀、財困、學業或工作壓力等而自殺,何奇痛心?這社會是否集體染上精神病?事實上,無論是Y或X,甚至再早的嬰孩潮一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一世界和擁有同一生命體。雖然歷史地緣政治背景不一,但人生苦與樂,或遲或早無可避免一定會遇上。每人踏進人生坦途就要經得起考驗,找不到平衡,自尋短見,能怪誰?
精神科醫生只得60人
政府注意到市民心理長期不平衡,社會是埋藏一枚無形計時炸彈,wake-up calls愈來愈多。然而,全香港私家精神科醫生只得60人,合計接受過精神科訓練的社區家庭醫生和輔導人員亦只有500至600人,怎正視?正視又如何?幸好香港還未像歐美日本台灣,不時有人因情緒不穩定走上街,衝入校園和在地鐵巴士內亂殺人。
不要怪我在此像坐在扶手椅上搖頭擺腦地問armchair問題,問完再補句「你話呢」?對!我承認我有點越俎代庖。不過讓我說多句,大部份經不起考驗的人缺乏的是逆境商(AQ,Adversity Quotient),前有稱作心理韌性(mental toughness),而我長期鼓吹打高爾夫球,正是為彌補此不足。
學習人生真諦
且慢,如果你以為我說打高爾夫球能替代心理療程,這亦不對;相反地,高爾夫球員更需接受運動心理輔導。我推崇打高爾夫球最重要原因是:沒有其他任何消閒活動可以讓我們在風平浪靜中自覺全面學習到人生真諦,而且還是種享受!
高爾夫世界是人生縮影。在現實生命中遇到的憂戚、絕望、困惑、折磨、爭拗和人性的陰險一一可以在球場內找到對照;當中當然也不乏人生美好的一面,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喜悅、啼笑皆非的錯摸和失而復得的啓迪等。對入世未深的「NET世代」,愈早打球便愈早可以學到放諸四海皆準的人生哲理。
輸了球和失戀一樣,失敗了沒什麼大不了,就像網上玩玩Virtual Worlds Kitely;在球場上,不用avatar,高爾夫讓你親歷其境,體驗生命的模擬,汲取一次又一次的教訓,卻不用付出無價的性命。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平衡支點,每天都有個新的或未完成的盼望,每天都在挑戰自己。心理韌性也就愈強,對逆境的適應力愈從容,像頂尖職業球手擁有一股銳不可當無形力量,像打不死似的。(我的世侄非常同意,打高爾夫球真的可以鍛煉AQ和打不死精神一一他近日愛上一個網上Golf game!日玩夜玩,吹脹!)
我深信,只要受過高爾夫洗禮,人定可樂觀起來。最起碼,我只遇過「沒大志」的球友,卻從沒見過悲觀得要生要死的球員。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失敗了世界還是要轉,怎會為了生命的齒輪不幸咬錯一格便要死去活來。
AQ正是我們現今社會最需要的抗體。面對一個錯體社會引發起種種負面影響,香港人能否熬得過去,就要看我們上一代遺傳下來的AQ夠不夠強了。(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