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曾經一度是代表波斯的顏色,由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兩依藏博物館主辦的「藍色之路——來自波斯的瑰麗藝術」展覽,雖然號稱是有關波斯藝術展覽,但策展人,旅英日本女性學者門井由佳博士,卻把這個「藍色之路」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合併在一起,展品除了波斯地區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中東地區外,還包括好些來自中國帶有波斯風格的展品,特別是陶瓷。
海上絲綢之路由唐朝開始,到了宋朝,特別南宋時期已經相當發達,到了元朝在這個基礎上再推進一步,其中元太祖忽必烈,因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汗國與寨合台汗國和金帳汗國交惡,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他只好尋求海上絲綢之路跟其他地區結盟,因此他大力提倡海上貿易,及後南宋時期擔任泉州市舶司,有阿拉伯血統的蒲壽庚投降元朝,忽必烈任命他擔任要職,海上貿易迅速發展起來。
不久,忽必烈便與波斯的伊利汗國 (Ilkhanate) 結盟,伊利汗國的開創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弟弟,需要得到忽必烈的承認,雙方很快結成政治和軍事聯盟,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兩極,便由中國福建的泉州和波斯灣的忽魯謨斯 (Ormus),即是現時伊朗南部的霍爾木茲海峽 (Strait of Hormuz)。自此兩地通過貿易往來,達到治政、經濟、文化和藝術的交流,其中陶瓷便是最佳的例子。
根據估計,元朝政府的巨額財富,有至少三分之一是來自瓷器輸出所獲得,因此有人認為應把海上絲綢之路改稱為海上瓷器之路。現時價值連城的元朝元青花瓷器,當時製造元青花的彩繪物料:鈷料,便是來自波斯,也就是代表波斯的藍色:靛藍。
藍色瓷器在中東地區最早見於七至八世紀的伍麥亞王朝 (Umayyad period),這種藍色顏料來自中東地區的鈷礦石和銅礦石,這些物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中國的瓷器產品和技術也同樣通過此路到達波斯,是次展覽的作品,便有大量中國製造,帶有波斯特色和圖案的瓷器。
據知,由古時景德鎮的陶瓷製造商,因應其他地區的要求,製造大量具有東南亞、南亞和西亞地區風格的陶瓷製品,大型的盤、碗、壺、罐等都是適應這些地區的生活模式和審美觀念,製造出來的。
至於,波斯工藝方面,其中瓷磚是其獨特的傳統之一,在是次展覽中展出了不少具歷史價值的瓷磚。波斯瓷磚多用在清真寺、伊斯蘭學校和陵墓的內外,特別是供朝拜的壁龕,當中包括綠色和黃色等,而藍色仍是波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展品有不少是製造於十三世紀的瓷磚,花紋極為細緻;而一塊製造於十七世紀的瓷磚,其花紋更極為精美;到了十九世紀,其瓷磚的圖案更呈現波斯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狀態。
此外,波斯的地氈,更是馳名世界,不管是坊間和宮庭的工匠都製造各式各樣的地氈,是次展出的地氈都是十九至二十世紀的作品,其中不少是由羊毛、棉和絲綢織成,而養蠶取絲的技術,是從中國引進,早在七世紀的薩珊王朝 (Sasanians) 晚期開始,是次展出的一件紡織品樣本是十至十五世紀的產品,由綿製成,配以紅藍絲刺繡,相當珍貴。
門井由佳博士為了此次展覽,走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歐洲的英國、丹麥、瑞士,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為我們展示了以波斯為主軸,貫通古代東西文化交流成果的瑰寶,波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區,從展品中可以看到大量明、清時期,中國製造的波斯風格作品,而波斯製造的陶瓷作品中,其中一個十七世紀製造的大盤,看到其仿效的中國風格,最明顯的是在盤的底部繪有印記,這也代表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的印記。
兩依藏博物館的「藍色之路」展覽,展期到上月開始至六月二十四日,免費參觀,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需要預約安排,電郵visitors@liangyimuseum.com聯繫。
#####
[ #art #culture #一路一帶 #波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