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瞭解歷史,所以當我看到風景的時候,我不只看到的是純粹的景色,還有戰爭和歷史的痕跡。所以風景對我來說不是純粹的風景。」──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今年嘉德北京春拍將重磅推出拍賣史上最大尺幅作品安塞姆·基弗《新月沃土》。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德國新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藝術不僅在西方擁有非同一般的影響力,而且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的傳播和認同。基弗70年代曾師從德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前衛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無論是藝術語言還是創作思想都深受其影響。
基弗的作品素以面貌多變,深邃的思想性及觀念性而享譽國際,曾有「成長於第三帝國廢墟之中的畫界詩人」的稱謂。他的作品不僅對戰後德國的身份政治進行了靈魂式的拷問,而且將視角投向對更為廣闊的人類文化命運的關照,以超越民族情結的普世深度而具有廣為深遠的價值和意義,其藝術創作為歐洲藝術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反思
基弗的藝術理念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反思之上,他的作品常以聖經、北歐神話、瓦格納的音樂和對納粹的諷刺為主題,並大量運用油彩、蟲膠、鋼鐵、鉛、灰燼、感光乳劑、石頭、樹葉、黏土等綜合材料去建構作品,完成視覺敘事,創造性地拓寬了藝術創作的表現手法。可以說基弗無論是在藝術情感、創作理念還是在創作材料和作品樣式上都真正實現了19世紀理查德·瓦格納的「總體藝術作品」的理想。
其藝術創作在架上繪畫、攝影、裝置、雕塑、行為、綜合材料之間自由的轉換,貫穿其中的是他對歷史、哲學、宗教和文學的思辨與訴求。在畫面的形式表達上,基弗結合了具象與抽象、幻覺與物質性的雙重性表達,使畫面充滿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和神秘的探索意味,作品的呈現面貌也極具現代性。
建築是基弗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不僅是基弗追憶歷史和古代文化的載體,而且成為一個彰顯永恆與時間兩者不可調和的矛盾的象徵。基弗創作了一系列形狀像金字塔又像磚爐的作品,源於印度南部磚窯廠磚塊堆的體驗。此次上拍的《新月沃土》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堪稱史詩級的鴻篇巨製,在基弗的藝術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具有象徵意義的廢墟形狀
《新月沃土》創作於2009年,是一件四米七五高,九米五長的巨型畫作,充滿了宏大、壯闊、凝重的空間場域,具有強大的視覺力量。在這件巨大的作品中,基弗用布面丙烯、油彩、蟲漆、沙石在畫布上營造了一座宏偉的金字塔形建築體。觀者通過它的外形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或可猜測它是一個磚爐,或者一個毀滅的工廠,甚至是一個紀念館。也許它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弗用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形狀告訴我們它聳立在此的意義。
在基弗的作品中,廢墟也是常常出現的主題。基弗對廢墟的情有獨鍾源自二戰給德國造成的物質實體和精神上的災難。廢墟是戰爭給社會造成破壞的最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有效轉化為基弗的圖像資源,如安德烈·勞特溫所說:「這些風景,以其破壞性和創造性的描繪方式,貫穿著基弗作品的全部。」
在基弗看來,廢墟是一種物質形態轉換的過渡,既連接著過去,又預示著未來,因為他一直信奉《以賽亞書》中的一句話:「在你們的城市上面草將生長」。在基弗的作品中,「廢墟」已超越了其物質形態的再現,而成為基弗藝術特有的美學形態和物化了的精神世界。
短暫永恆與物質精神的完美統一
《新月沃土》這件作品也直指一種廢墟的表現。一塊塊磚通過某種工序可以結構成教堂、房子等等人類文明所需的東西,而它又是脆弱的,因為戰爭或者拆遷的需要它又會被毀壞,甚至整個建築物都會完全消失,在此基弗將一堆磚塊與金字塔放在同一層面,獲得更為廣闊的討論:短暫與永恆,物質與精神在廢墟的狀態中得到完美的統一。
基弗繪畫語言中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對於材料的運用。就《新月沃土》這件作品而言,為了強化廢墟般肌理的效果,基弗在藝術語言上大膽創新,除布面丙烯、油彩這種常規材料外,還融入了蟲漆、沙石,這兩種異質材料在作品中的巧妙運用,使廢墟的意象更加物質化、實體化,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物質實體感,這種真實感使觀者在視覺和心理上形成意象的「廢墟形象」並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進而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並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
6月3日(週一)晚上8:30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拍賣廳 B廳
#####
圖:中國嘉德
[ #art #cul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