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荷包技術研究


@馮禮慈 - 2014/07/28

美國人Apollo Robbins是「戲劇扒手」,自稱「欺騙專家」,常在電視上表演打荷包技術,大受歡迎。他不單將打荷包這罪行轉化成為大眾娛樂,更能服務大眾-----他協助科學家對人們腦袋的研究!

原來,打荷包不是簡單的偷竊,它以分散人注意力之技術,「欺騙」人的腦袋,在對方懵然不知情況下成功拿取對方財物。這技術包含了對人腦認知度、注意力的了解,所以,研究扒手如何能成功,有助研究人腦各種運作。例如,人腦是不能multi-task的(即不能同時做幾件事-----這跟今天大家都multi-tasking想法相違背),你只要引對方注意了某一事,他就無法注意同時進行中的另一件事。扒手就經常利用聲東擊西法,引開人的注意進行打荷包。

扒手大師Apollo RobbinsIn 在2006年成立了Whizmob腦科研究基金,幫助執法者、法律界進行騙術、偷竊案及打荷包案的研究。他又曾在科學節目Nova ScienceNow 中講解「人的腦袋是如何運作的」,又曾與腦神經系統科學家一樣上電視講腦神經科學,歐洲一套紀錄片“The Automatic Brain”中,Robbins是其中一個講者。在National Geographic紀錄片“Brain Games”, Robbins有大量參與工作於其中。這位扒手大師又真係幾有貢獻。

圖:馮禮慈
  圖:馮禮慈

Whizmob這名字取自David Maurer書“Whiz Mob: A Correlation of the Technical Argot of Pick-Pockets, with Their Behavior Pattern”,即是「魔法小偷:扒手暗招技術與他們行為的相互關係」。這書名很吸引,大家如有興趣不妨找來讀讀。



#####

星島日報, 2014

[ #生活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馮禮慈 Terms

Author @馮禮慈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