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香港人都不關心詩、不理會詩,只有很少數喜歡詩的人在默默耕耘。在外國,喜歡詩的人大概多一點吧,起碼有鬥詩 (Poetry slam)這種活動出現。鬥詩就像歌唱比賽一樣,分別是比的不是歌,而是詩。一個個參賽者上台誦出自己寫的詩,看誰寫得好,由觀眾投票選出優勝者(有點像「我是歌手」那樣)。
Poetry slam是新興事物,美國詩人Marc Smith於1984在芝加哥辦了個讀詩比賽,一般認定這是鬥詩之始。之後美國其他地區相繼有鬥詩活動出現,舉辦的地方多在咖啡室或Jazz Clubs等。1990年,第一屆美國全國鬥詩比賽National Poetry Slam出現,到2010年,規模已發展至為期五天的比賽,參賽隊伍達八十多隊了。
鬥詩之風很快就吹到世界各地,加拿大、德國、瑞典、奧地利、俄羅斯、瑞士、荷蘭、英國、澳州等地紛舉辦鬥詩,亞洲地區中,韓國、日本、印度以至尼泊爾都有鬥詩舉行。
在中國,Poetry slam 被譯作「詩歌滙」。香港有人建議譯為「詩角力」、或「詩殺」,都不錯。今年七月德国詩人Berger和Spitzer曾到中國和其他表演者斗诗。香港一些詩社有舉辦詩會,但似乎沒有明確稱為Poetry slam的聚會---這可以是好事,詩不一定要有勝負之分的。不過看到年青人誦讀自己的詩進行比賽,是振奮人心的。
#####
星島日報, 2014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