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學教授David Henard從Billboard流行榜找了過去五十年(1960–2009)最流行的一千首英文歌,分析出受歡迎歌其實有十二種:失去(包括失去親人、失戀)、慾求、渴望、 分手、痛苦、勵志;還有:懷舊( nostalgia)、反叛( rebellion)、疲憊(jadedness)、絕望(desperation)、 逃避主義(escapism)和迷惘(confusion)。他說拿著這十二種主題,就可找想出如何為某唱片歌曲做宣傳,從而令歌Hit起來。
這十二種歌曲主題,完備嗎?完備呀,無遺漏了。事實上,分到十幾類這麼多,當然齊備啦,很難說他錯或遺漏。觀乎香港的流行曲,其實也不外這十餘種題材——其實,人類感情喜怒哀樂,不外這些啦,幾乎被他講盡了。所以在某程度上,這位Henard教授其實又是說了等如沒說的。
Henard這研究還有一大缺點:他只著眼歌曲的歌詞,這十二種歌的分類其實是按歌詞內容來分,他完全沒有沾到音樂部分。音樂類型,他沒有講;音樂潮流轉變,他沒有講;歌手形象與視覺元素(例如Lady GaGa、Psy的成功形象與視覺元素很重要),他沒有講。不過,將歷來Hit歌歌詞分出十二類,也是一個成績,讓後人有得依循。
怎樣的歌才會受歡迎?怎樣的歌才會Hit?這是唱片界、音樂人恆久在問的問題。我們知道當中沒有絕對答案(不然就人人都識做必Hit的歌了),但當中又會不會有些索或可依從的方向呢?如果有,世界之大,又如何在千頭萬緒中找出索呢?
北卡羅萊納州大學這樣做:他由搖滾到流行到Rap都有,看看當中有何特點令它們脫穎而出,它們為何能令大眾共鳴。Henard用質化與量化(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研究方法,綜合出這些歌有十二種溝通主題。這十二種主題訴諸感情為主,幾十年來重複又重複,來來去去不離這十二種。
Henard的十二種歌曲題材是:失去(loss,包括失去親人、失戀)、慾求(desire)、渴望(aspiration)、 分手(breakup)、痛苦( pain)、勵志(inspiration),還有六類是甚麼呢?星期一續講。
#####
星島日報, 2014
[ #音樂 ]